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学院学生以生源地为单位、以团体为单位,以多种形式围绕理论普及宣讲、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促进、发展成就观察等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再走革命路线
峥嵘百年史,砥砺青年行
溯红先锋实践团设计了“二十”红色主题活动路线,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徐州、连云港、合肥、南京、武汉、长沙、南昌、赣州八个地方的的党史文化,在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南京李巷革命基地、合肥南山烈士陵园、赣州兴国烈士陵园纪念馆等地开展线下实践活动;对杨开慧烈士陵园纪念馆、八七会议纪念馆、灌云烈士陵园、八一起义纪念馆进行线上云访。实践团成员采用学习-探访-询问-讲述-实践五种不同的形式重温红色记忆,再走革命路线。实践团走访并慰问“南疆火神”喷火班组长赵尚平前辈、抗日英雄陈运前辈与抗日英雄杜庆和前辈,加深自身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记忆,更真切地感受到先辈们艰苦奋斗的伟大。通过探访革命前辈、制作宣传手册、设计调查问卷、创作红色视频等形式,重温革命道路,真切感受并大力宣传实践地的红色精神,重温红色记忆,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实践团成员体验香包制作
弘扬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计算机系同学为积极了解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并发展非遗文化及其精神内核,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计算机系实践团于2022年8月圆满完成了以“弘扬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前期准备了非遗文化传承与了解状况调研问卷,采取网络直播、宣传网页制作等方式进行宣传,此次实践团来到贾汪区马庄村,参观了马庄村香包大院,介绍了香包文化和香包产业的发展。此外,实践团跟着田盼女士一起学习制作马庄香包,从取材到缝合,切身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并通过直播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此次社会实践中来,激发大家对马庄香包的兴趣,呼吁大家多多关注自己身边的传统手工艺。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保障,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为此付诸行动,这一工作已容不得疏忽和懈怠。此次实践活动结束后,非遗文化的力量带给了实践团成员颇多感想,同学们纷纷表示回到学校也要继续向身边的同学、老师宣扬马庄香包,把弘扬非遗文化落实到行动中去。
学院实践团队深入乡镇
乡村振兴,科技助力
信电系同学乡村振兴科技助力”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交流了杜巷社区在乡村振兴的历程与成果,尤其是在发展生态农业,提升居民生活环境与民生工程方面的变化,大家深感震撼。在谈到乡村养老助残方面,信电系结合专业特长,依托《智能配送车--公共服务中无人配送的创新者》作为创新载体,力争优化、转化研究成果,更好地为乡村养老、助残事业服务,切实助力乡村振兴事业。邢雅伟副书记带领实践团成员实地考察了杜巷社区的居民生活、生态养殖以及环境治理等成效,并慰问了社区老党员代表,现场交流了杜巷社区的变化和发展,切实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成果,动员更多优秀的学子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实践活动后师生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和发展中去,苦练本领,增强素质,更好地依托科技与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和发展。
戏闻乐见,文明共建
为响应国家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号召,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2022年8月中旬,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文学与艺术系“戏闻乐见,文明共建”连云港市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成员前往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前圩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前期,团队组织队员进行学习,让队员初步形成关于大学生乡村文明建设的基础概念,大致了解现阶段乡村文明建设的现状以及在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影响下乡村内的体制运行和运行效果以及由体制带来的一系列建设成果。调研团成员初步设计了相关调研报告的内容以及14个乡村文明发展的现状问题,为实地走访调查提供了依据,队长合理分配任务,成员各司其职相互协作。调研团成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编写排练剧本,借助大众传媒,在东海县前圩村开展戏剧表演,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近年来,学院紧密围绕社会实践主题,以实践育人、关注社会为宗旨,以提高学院的办学影响力和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活动主要目的,精心组织实践团队奔赴各地开展实践活动,在不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徐海学子勤奋学习、勇于实践的良好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