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小小的双人办公室,不见丝毫杂乱,一个书橱,一台饮水机,三张桌子,四把椅子,刘老师的办公室里再无其他。文件整整齐齐摆在桌上,书橱中摆满了关于矿大和徐海的资料。
“我是土生土长的矿大人,是矿大培养了今天的我”。 回忆起当年,刘老师自豪不已。1978年,在农村当了四年知青的刘老师,考入了中国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
从四川三汇坝到徐州文昌山
“我很幸运,能够赶上高考恢复,能够与矿大结缘,见证矿大从四川来到徐州,见证这四十年变迁中的崛起与发展”。话音未落,刘老师快步走到书橱前,拿出当时坐落在华蓥山三汇坝的学校的全貌照片,并兴奋地指点着学校的各个区域。黑白的照片中,层层叠叠的老式干打垒建筑矗立在华蓥山余脉的山坡上,学校的行政大楼——红旗楼,刻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八个大字。
学校远离城市,加之交通不便利,只有周日上午半天的时间才能去镇里,买点生活必需品。但学校十分重视学生们的精神娱乐,每逢周末,教学楼前的大操场都要放一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天云山传奇》《庐山恋》等等,但凡是重庆上映的电影,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在学校操场上看到。周日早上跑步的时候,同学就常常带着马扎去操场上占座。后来,电影票从免费变成了五分钱,也抵挡不住同学们的观影热情,依旧场场“爆满”。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将迁至江苏徐州,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0年8月16日,“中国矿业学院报”发行了第五期,那一期有一句话:“鼓干劲,争上游,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为加速建成中国矿院而奋斗”。可见,当时大家对学校的搬迁都很期盼。
“1982年春,当地质野外毕业实习结束回后,我们来到了徐州文昌山下,当时主楼还没有完全建成,我们做毕业设计的地方还在教三楼。毕业设计做到半夜一两点是常事,那时老师们每天到教室来指导我们的论文和设计,但经常对我们说的是要注意身体,赶着我们回宿舍休息。后来天气渐渐热了,我们甚至还会半夜从设计教室跑出来,先爬铁门进到泳池,游会儿泳再回宿舍。我们78级很幸运,我们是矿大在文昌校区毕业的第一批学生。” 回首那段岁月,刘老师的话语中充满了怀念与眷恋。
在《八千里路云和月——纪念七七、七八、七九级同学毕业三十年》书中刘老师写道:“那是一个怀着满腔热情和求知欲望的岁月,一个既艰苦单调而又快乐充实的岁月,一个充满期待、憧憬未来的岁月……”
如果说四十年的时光沉淀出的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时代缩影,而这从四川华蓥山三汇坝到徐州文昌山的大学时光,便将刘老师与矿大紧紧联在了一起。
从大学讲师到行政工作者
1982年毕业留校的刘老师成为矿大地质系煤田勘探教研室教师,五年后担任教研室副主任。1992年春开始因工作需要,刘老师服从组织安排,担任地质系行政副主任,转到了行政岗位。
1993年,由于煤炭行业不景气,全国地质工作都在下滑,对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改善教师的收入,稳定教师队伍,地质系组成以刘老师为负责人的创收队伍,组织教职工进行地质工程方面的社会服务,受到全系教职工的响应和好评。此间在施工现场发生了一次工伤事故,导致刘老师左脚粉碎性骨折。“很疼,左脚上一共断了七处,到现在只要长时间走路就会肿痛。”
1998年3月刘老师担任资源学院党委书记。2007年,根据组织安排,刘老师到徐海学院担任党委书记。
初到徐海十几天,学院就连续发生了包括铊中毒在内的几起突发事件,严重地影响了学院正常工作的开展。刘老师立刻把“稳定”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稳定是前提,发展是需要”。学院排除投资方的干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按规定配置辅导员数量,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修养和工作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学生心理卫生,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书记的责任就是要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在学院里面能够贯彻执行,完成学校党委布置的各项任务。所以,提倡和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支持院长独立开展工作,在师生中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团结同志,依靠教职工,才能让学院不断发展。”
在刘老师担任徐海学院党委书记的八年中,没有再发生一起突发事件,为徐海学院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这也是刘老师对自己工作最满意的地方。
2015年,刘老师从院党委书记的职位上退下来,受学院邀请,担任徐海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我做了17年书记,但还是很喜欢年轻人叫我‘刘老师’。老同志对自己的工作单位还是非常有情感的,所以我现在还经常和年轻教职工、学生们聊一聊,听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尽自己的所能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和困惑。我觉得,我还应该为徐海学院的发展做一点自己能做的事情。”
“矿大建校110周年了,在一代又一代的矿大人的坚持和努力下,今天的中国矿业大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展现出应有的辉煌。现在想起来,我们这一代人匆匆忙忙的,至今也快都要退居幕后了,希望所有矿大师生都能不断领会老一辈为教育事业所发扬的艰苦奋斗精神,热爱矿大这个大集体,做一名有担当、有抱负、有梦想的矿大人。传承矿大精神,肩负起矿大的明天。”刘老师感慨地说道。
“我们这一代人,从下乡,到求学,再到工作,确实是兢兢业业,从小就树立起‘国家、集体的需要、组织安排就是我们自己的愿望’这个观念。现在想起来这几十年的经历,虽然下过乡,在山沟里上大学,有吃苦,也有流血流汗,但我无怨无悔。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见证了矿大40年来的变化。是矿业大学培育了我,我以矿大人为荣。也衷心祝愿矿业大学和徐海学院越办越好”。刘老师见证了矿大和徐海学院的改变与发展。在岁月的长河中,记忆也许会被冲淡,但那个年代,那群属于那个特殊年代的青年人的心却注定与矿大紧密相连,那份为振兴中华,为建设国家的信念,并不会随时间而消磨殆尽。
今天,在喜迎中国矿业大学110年校庆之际,我们从老一辈教师身上学到了勤奋学习、好学力行,不断进取的精神,这将激励我们继续努力,勇于实践,不断提升。我们青年一代,生活环境变好了,教学氛围也提升了。在学习时,不仅要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更要结合国家需求,为社会做贡献。好学力行,求实创新,继续弘扬矿大精神、五老精神,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积极正能量!
(采访者:王钰滢张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