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小院,两房简朴,有三石静坐,环四壁书香;四方遍踏,三江历尽,虽两鬓如霜,拥一世初心。这就是95岁的何锡麟教授给人留下的印象。当这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古生物学家谈起求学从教的往事时,妙语连珠的背后涌动着对专业的热爱,对祖国的深情。
好学求索,树有所作为之信念
何老对地质学钟情已久。1947年从赣南正气中学毕业后,酷爱生物的何老同时报考国立中央大学医学系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虽然最终学医,但他对地质学的热爱未褪半分。1948年春,适逢北大地质学系主任孙云铸代表中国古生物学会出席第18届国际地质会议,他精彩的报告让何老深深折服,“当时便决定,不但要考取北大地质系,还要像孙教授一样在国际地质大会上作报告。”同一年何老如愿考入北京大学。
弃医从地的决心只是开始,真正让何老奠定学术基础的是四年的好学不倦。当时北大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都紧跟国外著名院校,最新的纯英文教材与纯英文授课为学生设下了障碍。于是,何老与全班10位同学分工合作,在课前就将每章翻译、预习、讨论,不仅练就了极高的英语水平,在听讲时也能有的放矢,效率倍增。
何老说:“语言的知识就是通往智慧的大门,我们学习德、法、俄等第二外语,这样才能跟上学术前沿的步伐,才能与国际展开交流合作。”
如此的孜孜不倦有着如此纯粹的原因,而正是这样的纯粹,树立起何老毕生的信念:“我早就定下目标,毕业后不止于温饱,定要有所作为,成为影响世界的古生物学家。”为此,在北京的廿载时光,他不仅吃透专业知识,业余时间还跟随地质调查队赴燕山、松花江、周口店等地开展资源勘探,为大型矿藏与古生物群发掘工作做出贡献。
“我们当时就是想穷尽所学为国家寻找资源,为建设出一份力。”何老说。
开拓创新,尝布衣风餐之辛苦
1952年,何老从北大毕业后到北京矿业学院任教,“那时的学院十分重视人才,对我们也寄予厚望。”然而,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之中缺乏可勘探之地。1966年中科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组织西藏考察队赴喜马拉雅山考察地质矿产,那极端荒凉的无人之境却让何老感到“大有可为”,收到邀请后欣然前往。
“那时工作条件很艰苦。因为缺氧而头晕眼花,吃不下饭,还面对着野兽与可能存在的动乱残匪的威胁。所以我们一面做地质和资源调查,一面进行战斗训练。让我在政治、思想、业务能力上有很大长进。”
1970年,北京矿业学院迁至四川三汇坝华蓥山下,更名四川矿业学院。那时不具备办学条件,何老等教职工们白天负责调度爆破,开山劈石,晚上就住在冬冷夏热的油毛毡棚子里。没有水泥、砖瓦,大家硬是凭着专业知识烧窑开炼,一点点垒起一所大学,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一样不少。
“很多人因条件艰苦而离开,但我们学地质的本就是艰苦专业,不怕苦。”何老说。
不仅不怕苦,还要自加压力“苦上加苦”。华蓥山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但何老却把这二叠、三叠系地层完整的“宝山”当成“我的天地”。只要完成教学工作,他就带领同事、学生一起,拿着水壶、馒头、咸菜,走进山间进行野外考察,寒来暑往,十年如一日。没有功名相诱,没有任务相逼,硬是将华蓥山地层进行了完整的梳理,而原因依旧纯粹:定要在华蓥山上创出辉煌。
苦心人,天不负,何老终于建立了腕足类二叠贝超科,引起世界古生物界的关注和认可。
严谨治学,望吾国学术之超群
“当时日本、苏联等地都有发现二叠贝,但当时没有系统研究,后来才与我国科学家合作进一步发展了研究内容。”何老兴奋地介绍着。
当时腕足类动物在学界有72个超科,中国建立了2个,其中之一就是何老建立的二叠贝超科。在时任院长彭世济的支持下,他的论文破例用中英文在学报发表,“为的就是能够获得世界认可。”并且加印了500份单行本寄往海外著名专家、古生物学会,很快就收获了来自全球的交流反馈。
“有一次徐州海关通知我去收货,是世界顶尖腕足动物研究专家G.A.Cooper和R.E.Grant寄来的一箱研究专著。“何老说。
频繁的国际交流让何老研究的脚步愈加坚实。多年来,何老不仅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讯评议专家组成员,同时为矿大地层古生物学学科建设立功赫赫。何老也完成学生时代的目标——多次参加国际会议,而且在第11届国际石碳纪地层地质会议上担任执行主席并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他高超的专业水平与英语水平,赢得了国际权威学者们的赞誉与友谊。
“只有通过交流掌握最新动态,才能让我们的研究更严谨有效,才能在世界上掌握主动权。”何老如此谈论治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老毕生培养的研究生中有中科院院士,有全国教学名师以及众多教授、专家。如此栽育桃李,为的就是让所热爱的事业薪火相传。“我国古生物学从落后走向前沿,达到世界公认一流水平,绝不能放松。”
如今,鲐背之年的何老仍手不释卷。谈及对年轻学子的期许,他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纯粹的学术初心,早早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同时要学好外语,向世界传播中国的研究成果与民族文化。
何锡麟教授的精神将激励新一代的矿大人,忠吾专业,以弘毅之志,踏遍青山人未老;爱吾国家,怀赤城之心,谱写地学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