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心存大我,方有小我——访徐海学院原副院长蔡天敏
发布时间:2019-06-06
发布人: 闫莹
浏览次数:10

一顶灰色运动帽,一件黑色牛仔褂,身材挺拔,容光焕发,这是见到蔡院长,一个耳顺之年的长者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5月6日上午9:30,我们在主楼1016办公室与蔡天敏副院长进行了一次访谈,听他讲述这40年来他与矿大的个人情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957出生于上海的蔡院长在小学时期赶上了1970年的国家“三线建设”,为响应号召,随父母举家搬至贵州遵义到了1975年,他又在贵州湄潭县上山下乡,从遵义到那里需要坐长途汽车两个钟头,然后再走半个多钟头的山路。蔡院长说:“当时国家在政策上对知青有一定的照顾,第一年给每个人每月发30斤大米,第二年发15斤。”到了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给大家燃起了希望,个个都在抓紧时间复习,由于煤油定量供应(每个知青每月半斤),所以大家看书的时候煤油灯点得亮一点,不看书的时候就暗些。复习时间也是非常紧张,“当时对知青的要求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就是说考上大学就去求学,考不上就留在农村继续干活,当然复习期间也不能不干活,不然政审不过关,相当于今天的一票否决。”他们的求知欲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的艰苦而退散,反而愈来愈强烈。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1978年秋,蔡院长考入中国矿业学院地质系。当时的矿院坐落在四川省合川县三汇坝的华蓥山下,是1970从北京搬迁过来的,无论是教学上的基础设施方面,还是师生的饮食住宿方面,条件远不如北京。回忆母校他描述道,“远远望去,学校的围墙在山里曲折盘旋,从校门口到学校办公楼之间是一条上坡路,这也是全校开运动会的主跑道。”说到深情处,他从书柜里拿出《岁月如歌 中国矿业大学77/78/79级影像》给我们一边翻看,一边讲述矿大的建校史和他们在矿大的生活、学习情况,情绪颇为激动。看到他们宿舍的照片时,蔡院长说:“当时学校办学条件差,宿舍也不够,地质系的男生被统一安排在矿院海拔最高的实验楼里,77、78级学生年龄差距很大,以78级为例最小的15岁,最大的30岁,有次外出实习回来,当时16岁的同学还会在梦中喊‘妈妈’。”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那一代的时代烙印,蔡院长和同窗经常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勉励自己。“你们会去教室早早占座吗?”蔡院长反问我们,“那时候的我们求知欲都很强,所以我们都会去抢第一排,一方面听得看得仔细,另一方面便于多争取回答问题的机会。”谈到这的时候,他嘴角上扬,露出喜色。“我们要把损失掉的时间夺回来,来这就是为了学习的,艰苦的环境倒是使我们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和嘈杂”,他坚定地告诉我们。

蔡院长感慨自己大学期间所遇的老师都非常负责,身体力行,如:陆国帧老师亲自带同学下矿井,帮助同学们克服恐惧心理;刘国钧老师一丝不苟为请假的同学单独补课;丁广成老师在实习期间为改善学生伙食,多次带他们出去“撮”一顿等等。老师们的言行举止使得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都想着尽快掌握本领,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出力。1982年1月学校从四川搬到了徐州,同年7蔡院长在徐州毕业。

男儿当有志,不做砍柴人

1982年7,蔡院长在山西省大同市115煤田地质队开始了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南方人初到北方,难免工作生活方面会有不适,组织上的关心、多位领导的关怀让他尽快适应了北方生活,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1985年2月他到矿院科研处从事管理工作。期间被组织上派出培训两次,学习了专利代理和相应法律知识,这也为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的科研水平从80年代中后期起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使得矿大在全国大学科研指标的综合排名最高为第24名。蔡院长亲自参与见证了矿大由钱鸣高院士完成的“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项目获得的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奖、由周世宁院士完成的“胶圈—粘液煤矿瓦斯测定仪”项目获得的第一项国家发明奖、由陈清如院士等完成的“煤用概率分级筛“项目获得的第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他向我们详细讲述了陈清如院士与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故事,当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固然是好事,但是“煤用概率分级筛”这一项目是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那么单位和个人奖项该如何排序又成了个问题,就在大部分人争着想要“第一单位”和“第一完成人”的荣誉称号时,陈院士说:“矿业大学一定要排第一的,因为贡献最大,但作为个人,不排第一也可以。”这种协调被其他单位接受,这种大局意识得到学校师生广泛赞誉。学校对科研工作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鼓励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并明确了一个1986—1990年的五年科研奋斗目标,简称为“攻占1512高地”,即:每年获得1000万科研经费;每年新上500个项目;每年鉴定100项科研成果;每年要有20项省部级以上的获奖。结果这个目标提前两年于1988年完成。

作为矿大第一项授权专利的代理人,也是属于国家科技进步奖范畴的全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和徐州市科技进步奖的获得者,蔡院长还参加了国家煤炭部组织的专利法和技术合同法的全国宣讲活动,他表示这是一段累并快乐着的岁月,为教师服务,很有意义,很有使命感。

我辈当自强,诗酒趁年华

2000年1月蔡院长服从组织安排到铜山县挂职锻炼做科技副县长。2002年2月到2003年12月回到矿大科技处任副处长,同时担任科技产业集团总经理。2004蔡院长任校工会副主席、南湖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和其他老师一起迎接了2004级、2005级两届新生的入住及日常管理。2006年蔡院长调到于1999年在文昌校区成立的徐海学院任副院长,分管财务和后勤工作。2008年、2009年徐海学院在校学生达到7000多人,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师资力量显著加强,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

无论对于矿大还是徐海学院,蔡院长都是它们发展壮大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2010年蔡院长带队去上海参加电科设计技能大赛,在所有参赛的大学中,苏州大学获得全国第一名,徐海学院位居全国第二名,他还代表获奖单位在颁奖会上发表了获奖感言,“徐海作为独立学院能与那些国家重点大学并驾齐驱,是十分了不起的。这展现了徐海师生过硬的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他语气高昂,颇为自豪地说道。“我十分荣幸能够在矿大和徐海施展才能,要用一句话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那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最后蔡院长劝勉学生多阅读经典,树立远大目标,珍惜学习机会,学好本领。要无愧于长辈,为国家多做贡献。“人生,要心存大我,只有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才更有价值。”

(采访人:阙国豪徐超男)


关工委
热门栏目